文登蠓子虾酱
蠓子虾酱是胶东沿海极富特色的海鲜调味品,因其以蠓子虾为原料腌制而得名。1989年《山东土特产大全》中记载,文登蠓子虾酱是用蠓子虾腌制的。蠓子虾一种小白虾,光绪本《文登县志》载:“……邑海中不一,最小曰蠓虾,以形名。”蠓子虾酱的制作工艺在战国时期已形成雏形,大清雍正年间因其鲜美的口感赢得了“宫内御品”的美誉。在1984年全国首届水产品加工展销会上被评为优良产品,在1995年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获金质奖,是驰名全国的海珍品。2017年文登蠓子虾酱被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文登蠓子虾酱以沿海特色食品这种民俗文化为特征,无论从捕捉方法还是到腌制工艺,完全区别于现代水产加工业的操作模式。它记录和诠释着沿海先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的厚重历史及特殊饮食,对研究沿海居民的饮食文化、生活文化、民俗文化及发展规律提供了重要依据。
蠓子虾是生长在近海沟渠、河汊中的一种极小的白虾,身长不足一厘米,在淡水与海水交接的浅海中群生、随季节出现,对生长环境十分挑剔。水域稍被污染或气候异常,蠓子虾就不能生存。每年夏秋,是捕捞蜢子虾的旺季。沿海渔民用极细的小挂网、小推网涉水捕捞。捕捞回的蜢子虾经筛选去小鱼等杂质,经晾晒去水分,加入秘方香料和一定比例的食盐,用传统手工艺制成。
腌制蠓子虾酱是一门传统手工技艺。为保证虾酱品质,全部采用手工操作,对操作规范等要求严格,青年一代不愿接受传统完成的技艺,也不能把自己置身于蠓子虾酱的味道中工作。即便是一些懂得研制技艺的人,也苦于无虾可腌的局面,且这一代技人面临着老龄化,极少有年轻人愿学习、掌握蜢子虾酱的制作技术与工艺,因此技艺曾一度濒临失传。
为了保证蠓子虾酱的纯正,夹杂在蠓子虾里一起捕捞上来的小鱼杂虾小蟹一定要拣除干净。要不断用竹铲子翻动着的蠓子虾,在烈日下暴晒两三个月,就发酵成浅紫色细腻的虾酱。独特的蠓子虾酱鲜香味四溢,将它盛在瓷罐里密封起来,存放在阴凉处两三个月,就发酵熟化了。
文登蜢子虾酱含丰富的蛋白质、钙、铁、硒、维生素A等营养元素,营养丰富,是驰名全国的海珍品,深受中国大陆、香港、韩国以及东南亚地区顾客的青睐。威海南海新区地处胶东最大河流——母猪河入海口,滩涂广阔,沟渠、河汊交错,盛产蜢子虾,民间广藏制作蜢子虾酱秘方。
蜢子虾酱鲜味和香气独特,品之回味无穷,令人生津,顿生食欲,还富含人体所需的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丰富,具有独特的清香,味道鲜美,品之回味无穷,食用可清热败火。存放时间越长,其香味越浓郁,生熟食均可。不仅可用做各种烹饪和火锅调味料,也可用于做出许多独特的美味小菜,如鸡蛋蒸虾酱、辣椒蒸虾酱、虾酱炖豆腐等,其中,鸡蛋蒸虾酱是胶东的名吃。大葱、辣椒、蒜苔、洋葱蘸食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