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知识产权运营综合服务平台

公测版

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商
注册-管理-维权-交易

“四力合驱”畅通双循环

 

来源:光明网-学术频道

 

  作者:唐阿塔尔•克里马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党组副书记、厅长)

 

  以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构建新发展格局,就要顺应市场经济内在规律,进一步完善资源配置、产权保护、平等准入、公平竞争、企业治理、收入分配、政府权责、公正监管等制度,切实发挥制度的激发活力、促进创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的功能。在加快建立扩大内需有效制度,构建完整内需体系,增强对供给牵引力的同时,必须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关键,着力提升对内需的适配性。要以市场机制有效率、微观主体有活力、科研机构有激励、政府权责有边界的四管齐下改革举措,增强市场机制资源配置力、市场主体集成创新力、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力、政府职能法治保障力“四力合驱”的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推进发展质量、效率、动力三位一体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而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畅通双循环。

 

  第一,确保市场机制有效率,提升资源配置力

 

  市场是创造经济效率的源泉和资源配置的手段。研究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之举,就必须突出市场机制的作用,否则必将陷入无源之水的境地。因为,市场机制资源配置效率不仅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推动力,更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力量。所以要持续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设循环畅通高效配置资源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特别是要健全以供求决定价格、价格配置资源、竞争促进创新、创新推动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机制,从源头上矫正资源错配引起的供需结构失衡,进而导致经济循环不畅的矛盾。

 

  一要健全生产要素高效的流动优化配置机制,打造高标准的要素市场体系,打通经济循环卡点堵点,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协同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入、向先进生产力集聚,进而转化为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更高的产品和服务。

 

  二要着力完善市场准入、竞争、退出等各环节的体制机制,不断缩减准入负面清单,实现非禁即入全面落实。依法保障各类市场主体畅通准入、公平竞争、平等获取资源要素的权利,特别是要保护有序平等竞争行为,进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新力。

 

  三要进一步实行严格产权保护和维护契约关系的法律制度,依法稳定各类产权主体的预期,增强其投资创业创新的信心。特别是要健全调解、仲裁、行政复议、司法诉讼等各环节有机结合的高效高质产权纠纷解决机制,加大侵权责任,降低维权成本,依法有效保护产权主体合法利益。

 

  四要完善金融市场体制机制,使金融在配置资源要素中起纽带和引领作用。构建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韧性强的互联互通资本市场体系和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相适应的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银行机构体系,推动现代金融和实体经济协同发展。

 

  第二,确保市场主体有活力,提升集成创新力

 

  企业是创造经济财富的源泉和经济体系的细胞。研究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之举,就必须突出企业创新的作用,否则必将陷入无本之木的境地。因为,企业作为基于法律制度建立的生产要素的组合体和创新主体,既是社会生产力与社会关系有机结合的产物,又是构建现代产业链供应链和产业体系的微观主体,还是提升供给体系创新力和关联性的载体,更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

 

  创新力是企业高效运行的第一动力,也是企业长兴不衰的核心竞争力。虽然说,企业活力来自于人力资本、创新型人才、企业家精神,但是归根结底来自于企业制度的激励,企业制度创新依存于国家法律制度等根源性要素。因此,政府作为法律制度创新供给的主体,提升其制度供给水平对企业制度创新需求的适配性,为企业集成创新发展打造坚实体制机制基础。

 

  一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深化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企业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改革,将制度创新嵌入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和各环节,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企业注入新活力新动力,进而增强企业整合资源高效配置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要本着市场经济规律持续深化国企改革,发挥国企民企优势互补高质量深度合作,着力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国企民企融通创新,充分发挥国企在原始创新及现代产业链提升中的关键作用。要通过分工协作形成产业链和双向混改优化产权结构等方式,构建保产权促创新提质量增效益的国企民企协同融合发展合作机制,实现合作有实力、产业有创新、企业有利润、投资有回报、员工有报酬、政府有税收的共享发展。

 

  三要改革完善企业家制度,有效激发企业家精神。企业创新是将生产要素新组合引入企业生产经营体系之中,进而转化为新产品和服务的过程,取决于企业家才能。企业家是最宝贵稀缺而特殊的人才,也是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业绩的特殊经营者,企业家才能是创新之魂、创新之源、创新之本,企业创新驱动实质是企业家才能的驱动。因此,要倍加珍惜企业家精神,进一步完善企业家法律制度,有效保护企业家精神,建立健全复合型创新型现代企业家的培养和使用机制,充分激发企业家创造力和创新力,着力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干事创业创新、施展才华的高质量法律制度环境,确保企业家禀赋得到充分释放。

 

  第三,确保科研机构有激励,提升科技创新力

 

  科技是创造内生动力的源泉和创新驱动的核心。创新驱动是科技知识、人力资本、现代金融、体制机制协同联动驱动,究其实质是以制度环境激励的人才驱动,而培养人才靠教育。因此,要突出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和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坚持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人才使用为根本、人才激励为关键、人才流动为纽带、人才评价为导向,着力开发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需的人才资源,增强科技创新力,将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有效转化为创新第一动力。

 

  一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健全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全力驱动人才培养新引擎,打造现代化国际一流人才培养体系。既要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高素质技术人才、各类管理人才和企业家队伍,更要造就一大批国际一流水平的战略性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进而有效提升人才资源供给规模、质量、结构对科研机构、市场主体、产业结构优化方向需求的适配性。

 

  二要科研机构和企业不断创新激励人才使用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人才在引领创新驱动中的核心作用。创新型人才作为特殊资源和核心要素,只有激励才能释放创新力,只有正确使用才能创造新价值。要向创新人才激励的机制发力,以强化物质激励、改进事业激励、重视精神激励等举措激发出各类人才的创新力。要向创新人才使用的机制发力,坚持人才“以用为本”这个核心去培养、引进、配置、保障人才,切实做到各类人才创业创新中各得其所、各尽其才、才尽其用。

 

  三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打通堵点。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利益联结驱动创新的强有力动力机制和创新联合体,畅通科技人才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之间有序流动协同创新渠道,推进创新链产业链双向深度融合,实现将科技创新成果有效转化为先进生产力。同时推动数字技术在创新驱动发展中深度应用,实现数字技术与产业体系深度融合发展。提升科研成果质量和转化率,就必须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以制度创新为科技创新赋能激发人才活力,以科技创新促进制度创新更加符合经济规律和有效破解发展阻点。进而,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协同发力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第一动力。

 

  第四,确保政府职权有边界,提升法治保障力

 

  政府是创新制度供给的源泉和法治环境的保障。研究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之举,就必须突出法治政府的作用,否则必将陷入有失公允的境地。市场是创造效率的主体,而政府是维护公平的主体,政府在持续完善宏观治理体系,全面提升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协同水平的同时,着重在打造更好更优的营商环境上下功夫。

 

  政府只有通过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和有效弥补市场失灵负外部效应,才能创建良好营商环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的改革,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效能政府,推动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衡、协同发力的营商环境。要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市场行为的直接干预,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着力提升政务质量和效率,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内生动力。依法完善“权力清单”制度,明确政府该做什么,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依法规范“负面清单”制度,明确企业不该做什么,做到“法无禁止皆可为”;依法健全“责任清单”制度,明确政府如何管市场,做到“法定责任必须为”。

 

  一要放而退“越位点”。简政放权要“放”得更彻底,放出活力和效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依法理顺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科学合理界定各自边界,不该政府管的事坚决彻底交给市场交给社会,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源头活水”,进而释放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激发企业活力、调动社会创造力。

 

  二要管而补“缺位点”。放管结合要“管”得更有效,管出公平和安全。把创新和有效监管作为简政放权的必要保障,确保市场活而不乱。创新驱动发展就要靠有序公平竞争来实现,只有通过依法加强监管,促进公平竞争和优胜劣汰,才能让低质低效产能退出市场,实现市场出清功能和资源得到高效配置利用。因此,严格落实政府依法监管责任,明确监管范围,完善监管规则和标准,厘清监管事权,实现对市场主体诚实守信、公平竞争、履行安全、产品质量、劳动者权益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法定职责的监管义务全覆盖。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包容审慎监管。

 

  三要服而尽“责任点”。优化服务要“服”得更精准,服出便利和品质。在放管结合的同时,创新服务理念、方式、机制,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实现政务服务进一步提速提质提效和精准全覆盖。大力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向社会公开政务事项、标准、流程和办事指南,实行当场办、一次办、限时办、网上办、掌上办、异地可办制度,为市场主体提供规范、便利、优质的政务服务。完善法治保障体系,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有效降低维权成本,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能力,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

 

  总之,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建立健全市场、企业、科研机构、政府协同发力集成创新的体制机制,释放出创新驱动发展内生动力,将经济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内涵式集约型转变,着力打造实力更强、效率更高、动力更足、质量更好、成色更靓、创新更快、关联更紧、成本更低、产品更新、底色更绿的产业链供应链和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经济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进而有效畅通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

 

[ 责编:李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