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知识产权运营综合服务平台

公测版

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商
注册-管理-维权-交易

大数据助力智慧园区精准招商

近年来,大数据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园区招商新模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招商带来的弊端,带领园区进入精准招商时代。

 

利用大数据平台的技术手段,广泛采集并有针对性地分析客商投资信息,将客商投资意愿与本地产业发展方向进行精准对接,智能筛选,精确匹配,节约招商成本,提升招商工作效能,针对招商部门来说,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招商引资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并有效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快速发展。

 

招商引资是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第一步,是调整产业结构的入口,也是吸引外部资金、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最直接的方法。

 

智慧园区是园区全面数字化基础之上建立的智能化园区管理和运营,标志着园区整体信息化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迈进。智慧园区的核心是以一种更高效集约的办法,通过软件、服务、物联网技术来提高办公和管理效率、提升园区产业服务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以提高服务的明确性、高效性、灵活性,做到随需服务,建立自主创新服务体系的新型园区,实现园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产业价值链提升的目标。

智慧园区利用大数据招商的必要性

 

1.可以推动园区内部企业发展。产业链招商,可以提高园区内部企业的配套能力。一家行业内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必然会有各个配套企业来为它争相做配套。各企业间还可以互相学习行业相关知识,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有利于提高园区竞争力。产业链招商不仅能够促进产业内部产品购销等信息的传递,而且可以通过产业配套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园区当中的企业对园区的发展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也使得园区不得不更加注重自己的形象,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3.有利于当地产业聚集,形成良性循环。通过产业链招商,能更加容易的使链条上的相关企业聚集到一起,形成一定规模的企业群,一方面可以减少企业之间的经营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上下游关系或协作关系,使企业相互促进,提高产业效率。

 

利用大数据获取园区精准信息

 

基于产业服务平台大数据,整合产业、园区、企业数据信息,业务数据信息,挖掘互联网海量非结构化数据,搭建产业园区、产业、企业的产业链图谱,全方位洞悉产业园区、产业链、企业画像及关联关系。形成动态企业数据库的方式,打造综合招商新体系,实现与传统招商方式相比具有针对性强、重点突出等优点。

 

利用大数据进行园区产业规划

 

依托强大的数据能力,从区域经济分析、产业地图、产业链图谱等3大维度展示产业信息,展示各产业的行业趋势与经济发展情况,结合政府数据,从宏观、中观、微观多角度展示园区经济全景态势,辅助园区制定产业发展政策,监控经济运行情况。

 

智慧园区大数据实施目标

 

通过智慧化园区的建设,可以实现以下目标:

 

一是提升园区管理水平及服务能力。极大地提高园区工作效率,能够进一步提高园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二是提高基础设施运行保障能力。能够实现基础设施在其生命周期内的高可用性、高效率高负荷、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的运转。

 

三是促进园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提高园区对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可循环、低排放、可持续的生产方式,促进园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智慧园区大数据定位

 

1.企业情报平台

 

整合、分析园区所辖企业情报数据、企业画像数据,了解所辖企业市场竞争格局,市场形象与影响,用户声音与口碑。

 

2.园区管理与服务平台

 

整合、分析所辖企业经营数据,进行精细化管理,风险控制。并且针对企业现状,给出科学合理的扶持与服务。

 

3.招商决策平台

 

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园区产业结构、运营现状,对下一阶段园区产业发展进行预测,对招商工作给出合理建议,辅助招商决策。

 

公共服务

烟台高新科创智慧园区被授予“山东省版权示范园区(基地)”称号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1月7日讯(记者 高宁 通讯员 王梦君) 山东省版权局近日下发《关于授予山东御书房动漫科技有限公司等山东省版权示范单位、示范单位(软件正版化)和示范园区(基地)称号的批复》(鲁版发〔2021〕4号),烟台高新科创智慧园区位列其中,荣获“山东省版权示范园区(基地)”称号,是2020年度烟台市唯一、山东省四家获此殊荣的园区之一。

烟台高新科创智慧园区由烟台高新科创发展有限公司管理运营,是以“创业+投资”为主题、以“众创空间+配套孵化”为特色的一体化、直通式创新创业平台,自2015年启动运营以来,园区先后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山东品牌科技企业孵化器”等荣誉称号。园区以“高点定位聚资源·高标服务树标杆”为目标,围绕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新媒体等产业,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成长速度快的科技企业集群,目前园区入驻企业170余家,拥有有效知识产权企业达60%以上,并产生一批自主版权产品。

 

  园区通过开展知识产权政策贯宣、知识产权实务咨询辅导、一对一进行快速申报、质押融资对接等相关服务,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企业对成果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促进形成良好的知识产权服务氛围。并根据企业实际需求,提供“科技咨询服务、政策对接服务、投融资服务、技术转移服务、财税服务、创业导师服务、市场推广服务、创客活动服务”等定制化创新创业服务,全力破解企业发展难点痛点,成功孵化出汉鑫科技、微程之家、海涛网络、塔克电子、宇航航空、爱鲁盈通等一批拥有优质企业。

 

烟台高新区始终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相关工作,积极推进知识产权示范单位的创建,着眼优化营商环境。下一步,烟台高新区将积极落实山东省版权局对版权示范园区(基地)建设要求,指导园区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水平,突出工作实效,力争发挥版权示范园区作用,为区域在知识产权创作、传播、使用等领域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新旧动能

节电30%以上、年节电35万度、噪音降至80分贝以下……在山东天瑞重工有限公司研发的磁悬浮鼓风机机身上,显眼位置是“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字样。提起这份2021年12月31日刚刚获得的荣誉,山东天瑞重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永胜难掩喜悦,这是去年山东省唯一一个技术发明一等奖,“这个奖项,荣誉很高。磁悬浮鼓风机以及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可以带动磁悬浮真空泵、磁悬浮制冷机、磁悬浮空压机等系列产品发展,全部替代原来的旧动能,对山东产业结构升级和’双碳’目标的实现有重要意义。”李永胜说。

1月5日至6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重点项目现场观摩走进潍坊和济南,天瑞重工磁悬浮智能科技项目即是观摩点之一。此次观摩活动亮相的14个项目,是4年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不断压减淘汰落后动能、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突破发展新兴产业的缩影。

14个观摩项目的代表意义

磁悬浮鼓风机是天瑞重工的拳头产品之一,广泛应用于水泥、污水处理、造纸、化工、热电等高能耗行业,替换原来的高耗能装备。项目展示的磁悬浮透平真空泵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综合节电率82.2%,已在潍坊滨海区某造纸企业装机运行。“节电51%,真空泵可以回收蒸汽,蒸汽再利用,也省电,省电31%。”这款产品年节电80万度,节水9600吨,李永胜介绍,与传统电机相比,磁悬浮真空泵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天瑞重工还研发了替代进口的磁悬浮制冷压缩机,节电率50%以上;首台磁悬浮低温余热发电机在某水泥企业桩基,一条生产线每年可实现余热发电200万度。在李永胜看来,应用磁悬浮技术形成的磁悬浮动力装备对推动节能减排和新旧动能转换具有重大意义。

天瑞重工磁悬浮智能科技项目已入选国家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专项,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于2021年10月投产,主要研发生产磁悬浮鼓风机、磁悬浮真空泵等产品,将形成1万台磁悬浮技术装备的生产能力。

磁悬浮代表的是新兴产业突破发展,福田欧康发动机智能柔性工厂项目则体现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3.3万平方米的福田欧康发动机智能柔性工厂内,200名工人在一年内生产了4.5万台欧康发动机,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3.3亿元、同比增长248%,背后是工厂的智能化、柔性化和绿色环保。2022年,该工厂计划实现产销10万台发动机,工人数量仅增加至350人。

“谁拥有发动机,谁就基本能掌握核心竞争力。以汽车芯片短缺为例,欧康发动机量产后,福田皮卡和VAN车型不再依赖外配动力。”福田汽车集团动力传动副总裁冯静介绍,工厂按照《中国制造2025规划》和德国工业4.0标准打造,柔性化体现在所有的加工中心可以通过编程调整加工参数,不同机型可实现共享生产,无需新建生产线。

福田欧康与国际知名企业联合开发的2.0T、2.5T欧康发动机,是国内首款符合国六排放标准的2.5T发动机,在节油、动力、可靠、环保等方面均达到全球领先水准。

同样追求生产线智能化的,还有歌尔光电二期精密模具智能制造项目。精密的模具制造水平和成熟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能力是歌尔股份铸就行业领先地位的基础。歌尔股份的精密模具智能制造生产线加工精度可达正负1微米,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同时依托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可为客户提供高精度、定制化、柔性化的自动化生产方案。

“新旧动能转换取得显著成效”

山东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五年突破目标、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最有力手段。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省新旧动能办主任周连华表示,要以重大项目为突破口带动新旧动能加快转换。

2018年初,山东部署新旧动能转换“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的时间表。2022年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的决战决胜之年。2021年前三季度,山东省生产总值60439.2亿元,同比增长9.9%,“四新”经济投资增长12.3%,占比达到50.2%。在专家学者眼中,过去4年,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不乏亮眼成绩。

“2021前三季度的两个经济指标,可以看出山东经济结构明显优化。”作为2018年首批接触山东新旧动能转换课题的专家之一,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持续关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

“从现在的进展来看,新旧动能转换意味着需要压减淘汰落后动能。”张建平注意到,山东严控16类“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三年来,山东累计压减粗钢产能928万吨、炼油产能2127万吨,全省万元GDP能耗实际下降20.4%,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降低17%的目标。

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方面,山东大力开展改造提升工程,促进全产业链整体跃升,三年来累计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7万多个,2021年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7%,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迈出实质性步伐。

新旧动能转换离不开新兴产业突破发展。山东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截至目前,累计推出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2225个,完成投资1.5万亿元。

张建平注意到,山东实施企业上市培育工程,2021年前三季度全省新增上市公司26家,创历史新高,“这也体现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给经济发展带来的新影响。”

为持续深化改革攻坚,山东破除新旧动能转换机制障碍,其中包括持续推进流程再造。一组数字让张建平印象深刻:山东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省级行政权力事项压减59%,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达90%以上,企业开办时间由20天压缩至1天,前三季度新纳入“四上”企业5746家,同比增长81.5%。

2021年1月6日晚,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郑世林接受新黄河记者采访时,详细梳理了最近几年山东省GDP增速与全国增速对比,他认为,无论经济结构还是经济发展,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均实现了取得了突破。

“2019年,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非常痛苦,经济增速低于全国。但从2020年到现在,山东的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通过新旧动能转换,山东经济良好发展。”郑世林分析,这得益于4年来山东不断压减淘汰落后动能、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突破发展新兴产业,“十强”产业的发展很快,“四新”经济对投资增长速度非常快,推动了山东的新旧动能转换,“最近两年,新动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占比越来越大,促进了山东的经济发展。”

在通报2021年前三季度山东经济运行情况时,山东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陆万明表示,经济质量指标在转型中持续提升,“新旧动能转换从初见成效向突破迈进,不仅深刻影响着经济结构,也开始助力经济质量的提升。”

2021年最后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预计,当年105个“雁阵形”产业集群规模达到5.7万亿,154家领军企业总产值突破2.1万亿,“十强”产业增加值增长15%左右,新旧动能转换取得显著成效。

基本形成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格局

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五年取得突破”,离不开政策精准支持。2021年最后一天,山东发布《2022年“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第一批)》。针对产业集群培育壮大、关键技术攻关、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创新载体建设等方面,在认真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政策基础上,又谋划提出了14条政策措施。发布会上,山东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透露,2022年,山东打造一批代表新经济和未来产业方向的引领性集群、领航型企业、标志性项目,加快提升产业创新力,基本形成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格局,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

2022年,山东将如何实现“五年取得突破”?2021年底,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这场会议提到,要突出增强经济创新力,确保新旧动能转换取得突破。以全省“五年取得突破”现场观摩为契机,确保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突破性发展。完成年度产能压减淘汰任务目标。调整优化“十强”产业布局,明确各市县主攻方向和突破重点,组建“十强”“雁阵形”集群、领军企业培育库,实施“一企一策”“一群一策”。研究制定重大产业攻关项目管理办法,组织开展重大产业攻关项目,新培育一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服务业创新中心。大力支持平台经济发展,打造先进计算、新型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等数字产业集群。加快云计算装备产业创新中心建设。

从更长远的规划来看,山东将坚定不移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塑强现代产业新优势。持续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聚焦打造具有国际核心竞争力的“十强”现代优势产业,加快构建新动能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取得突破、塑成优势。到2025年,“四新”占比将由目前的30.2%提升到40%。

持续关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专家也对突破性发展充满期待。“营商环境影响资本和人才聚集,希望山东继续对标世界一流的营商环境,一项项取得突破,力争走在全国前列。”张建平说,山东还要继续扩大开发,促进体制机制改革,以此促进新动能发展,“利用自贸试验区这个平台,形成’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动能’的产业集聚效应和产业规模效应,在山东培育有全国乃至全球竞争力的新业态的领军企业。”

郑世林表示,希望山东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好“制造强省”,经济发展也会越来越稳健,同时进行创新机制驱动,“鼓励企业创新、鼓励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基础创新,推动制造业进一步升级,在一些关键的卡脖子技术上取得突破。”郑世林期待山东提前布局、提前发展数字经济、元宇宙和新一代互联网等信息产业,同时引进、培育人才,推动新旧动能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