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知识产权运营综合服务平台

公测版

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商
注册-管理-维权-交易

罕见!“自购潮”一浪高过一浪为哪般:

一天10家公募基金入场 3家券商资管抢跑 A股全面修复行情启动

来源:华夏时报

  A股收复3000点开启反攻之际,一场空前的基金“自购潮”来袭,仅10月17日一天,13家公募及资管出手自购,涉资总额11.5亿元,且以权益类为主,其中南方基金、广发基金、华夏基金、招商基金、嘉实基金、工银瑞信、汇添富等7家基金公司,自购金额均为1亿元。易方达自购1.5亿元,总金额最大。

  瑞融资产首席研究员梁晓曼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购潮”反映了基金公司看好A股后市的估值修复和国内经济韧性,以及后疫情时代的经济恢复。基于长期投资理论和市场市盈率估值区域,基金公司认为目前市场估值处于相对低位。

111.png

  13家机构一天宣布自购11.5亿元

  10月17日,10家头部公募基金、3家券商资管齐齐发布公告,宣布拟于近期自购旗下基金产品。

  其中,易方达公告称,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近日将运用固有资金1.5亿元投资旗下权益类基金。

  与此同时,上述南方基金、广发基金、华夏基金等7家公司,当天宣布自购1亿元,且均为权益类基金。此外,中欧基金也宣布出资5000万元自购,华安基金3000万元自购,投资旗下偏股型基金,与基金持有人共进退。

  除了公募基金公司外,3家资管龙头也在10月17日同一天宣布自购计划,国泰君安资管、中泰证券资管、华泰证券资管公告称,将分别出资1.1亿元、1亿元、1000万元认购旗下基金产品。

  具体来看,中泰证券资管披露了持有时间,承诺持有期不少于一年;国泰君安证券资管则表明了投资方向,基于养老体系第三支柱广阔前景,认购旗下两只即将发行的养老目标基金。

  按公开数据计算,上述13家机构单日累计自购金额高达11.5亿元,其中10家公募基金公司合计自购9.3亿元。

  年内公募“自购潮”规模高达64亿元

  这场轰轰烈烈的“自购潮”空前高涨,头部公募资金是主力之一,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17日,今年已有超过120家公募机构出手自购基金682只,抵消赎回部分后,年内净申购金额高达63.72亿元。

  其中,自购规模最高的一家公募是华宝基金,净申购金额为61.84亿元;景顺长城基金排名第二,年内累计耗资22.06亿元;工银瑞信、交银施罗德、平安基金、国泰基金、华安基金、招商基金以及长江资管等17家机构自购金额均在1亿元以上。

  多位业内人士分析称,公募基金“自购潮”传递了积极信号,一方面是对当前A股市场的长期看好;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与投资者利益捆绑、共担风险。

  琢磨基金创始人姚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基金管理人自购旗下基金产品,特别是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产品,原因一般有以下两种考虑:一是市场整体或特定板块处于相对合理水平,中长期投资机会显现,对旗下产品业绩有信心,故进行财务投资操作;二是基金首发阶段,特别是市场低迷、发行困难阶段,以自购形式提振市场信心,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吸引基民的认购热情。

  华安基金也表示后续将持续申购旗下偏股型基金,“公司是通过自购的方式,来表达对市场及自身投资管理能力的坚定信心,以实际行动传达积极信号,提振市场情绪。”

  此外,这轮公募基金“自购潮”不仅数量多、力度大,在持有时间方面,也普遍较长,例如上述13家机构中,中泰证券资管、工银瑞信基金均承诺持有时间不少于一年。

  机构集体看好A股后市行情

  2022年开始接近尾声,A股已重拾升势,截至10月17日,三大指数均录得5连阳,沪指上涨0.42%报3084.94点,年内跌幅缩至15.24%,多家公募券商看好后市行情。

  “站在当前时点展望未来,中国市场是全球最具魅力、基本面最坚韧的市场。” 嘉实基金表示,公募基金作为二级市场的专业投资机构,积极发展权益类基金,在服务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

  华夏基金表示,当前位置性价比极高,建议配置积极的权益仓位,以国内稳增长为核心的顺周期方向是下一个阶段配置重点,可以关注银行、地产、新能源车、光伏等;海外能源危机演绎下,保持关注煤炭、油运等品种。

  中信证券则认为,叠加存量资金调仓和增量资金入场有持续性,A股全面修复行情已启动,预计将持续数月。虽然期间扰动因素或有反复,但不改修复趋势。配置方面,建议投资者均衡配置,积极布局估值切换和景气拐点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