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知识产权运营综合服务平台

公测版

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商
注册-管理-维权-交易

江苏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瞄准全球影响力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江苏用全国1%的面积、6%的人口创造了全国约12%的工业增加值,工业对GDP贡献超过40%,位居全国第一。其中,专利产业化在江苏制造业围绕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的“提档升级”中发挥着“四两拨千斤”的关键作用。

童彤

为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工业大省、制造业强省江苏日前再出“力促专利产业化”实招。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江苏省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25年,江苏全省涉及专利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800亿元,备案认定的专利密集型产品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7%,为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提供重要支撑。

近年来,江苏持之以恒锤炼实体经济看家本领,加快制造强省建设步伐,让江苏制造成为中国制造的有力代表之一。有数据显示,“全国15%的领跑技术分布在江苏,五分之一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来自江苏”,这也让江苏制造业强省的名号响彻海内外。

2022年6月,江苏在介绍“奋进新江苏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对外公布的一组数据更能表明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成就:江苏用全国1%的面积、6%的人口创造了全国约12%的工业增加值,工业对GDP贡献超过40%,位居全国第一。

这背后,是江苏制造业的“提档升级”,其中,专利产业化在江苏制造业围绕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的“提档升级”中发挥着“四两拨千斤”的关键作用。

2023年,江苏实现了“实力强劲、底气十足”的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和专利转化功不可没。数据显示,2023年,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91.9,位居全国第一;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1.5件、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新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95家,数量居全国第一……

诸多“全国第一”是对江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制造强省建设,不断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的生动写照。

对于江苏之于全国实体经济稳固向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而言,其围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以及巩固先进制造业领先优势的客观实际出发,大力推动专利产业化,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江苏新时代的“必答题”。

要知道,聚焦大力推动专利产业化,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供给和技术供给的双重作用,有效利用专利的权益纽带和信息链接功能,促进技术、资本、人才等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和有机聚合,强化产学研落地优势,将极大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推动高质量发展。

要实现专利产业化,精准对接市场需求,确保专利研发投入和产业化效益产出“双赢”必不可少。

为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方案》明确要加快培育一批符合产业需求的高价值专利组合,提出到2025年江苏全省累计拥有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1000家。建设企业上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助力符合条件的优质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到2025年推动全省科创板上市企业达130家左右。

江苏发力专利产业化的雄心壮志可见一斑。一方面,江苏认清了专利产业化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也的确抓准了力促专利产业化的市场逻辑和规律,即要发挥金融资源的引领作用。

毕竟,促进专利产业化率持续有效提升,将带来包括企业在内的全社会创新能力和经济附加值的积极贡献。

对附加值极高的专利权等知识产权类的认识,会让更多实体企业在提升创新力的同时,获得更多生产再融资无形资本。比如,当金融机构对更多拥有专利权的中小企业予以融资认可,强化信用保障降低质押门槛,会让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在融资上实际受益。

创造巨大经济价值也是该《方案》的应有之义。可以预见,通过落实地方践行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的“江苏实践”,其示范效应和综合成效也将为更多地方工业和制造业大省带来积极影响,一并向国家层面提出“到2025年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产业化率明显提高,全国涉及专利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8000亿元”的巨大市场规模迈出更加积极的实践步伐。